在白馬湖農場二漁場,一幅現代生態農業的立體畫卷正徐徐展開:水面之下,魚蝦歡騰;光伏板上,陽光變身為清潔能源;林地之中,五黑雞自在踱步。這里巧做“水、陸、空” 三維文章,探索出了資源高效利用、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,讓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發展勝勢。
漁光互補,一塘雙收創雙贏。白馬湖農場二漁場打破傳統養殖局限,與國家電投攜手合作,在1150畝水面上方布局光伏產業。僅光伏租金一項,每年就能為漁場增收86萬余元,讓陽光成為穩定的“收益來源”。光伏板下的水面并未閑置,而是成為“漁光互補”的優質試驗田。這里有序放養訂單鯽魚、鱖魚和小龍蝦,首批230畝訂單鯽魚苗已實現營收38萬元,后續鱖魚養殖畝效益也很可觀。曾經單一的水面,如今同步產出清潔能源與優質水產品,實現“板上發電、板下養魚”的雙重收益。
林田共生,點綠成金煥生機。走出養殖水面,白馬湖農場二漁場的林地與旱地同樣煥發活力。林下空間被打造成五黑雞的“天然運動場”,數千只五黑雞穿梭覓食,產出富含微量元素的綠殼蛋。這種“林禽共生”模式,既降低了養殖成本,又憑借綠色生態的產品特質贏得市場青睞,綠殼蛋常常供不應求。自7月初產蛋以來,已實現效益1萬余元。與此同時,新平整的82畝旱地及部分塘埂也充分“變現”。種植的冬瓜等經濟作物早已預售一空,帶來了13萬元種植收入,這曾經閑置的土地如今煥發出生機,實現生態與收益的雙向提升。
科技賦能,產業升級提質效。這幅立體生態畫卷的背后,離不開堅實的科技支撐與創新驅動。白馬湖農場二漁場主動對接南京農業大學、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等科研院所,為五黑雞提純復壯、光伏下養殖模式優化提供專業技術支持。自主研發的自動喂料裝置、雞舍清糞設備等專利正在受理中,推動農業生產向智能化、標準化穩步邁進。如今,白馬湖農場二漁場已形成從“平面種養”到“立體發展”、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協同共贏”的現代產業新生態,將資源稟賦切實轉化為發展優勢與經濟效益,為產業升級注入了發展動力。



